甘蔗蓟马寄主于甘蔗,体型小但危害大,主要为害甘蔗心叶,致使叶片卷曲、发黄,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,降低甘蔗产量和糖分积累。尤其在干旱天气下蓟马繁殖加快,为害成灾,造成严重损失。
甘蔗蓟马每年繁殖十多代。春暖后开始出现,5~6月进入盛发期,秋后虫口锐减。该虫10多天即可完成1代,世代重叠,把卵产在心叶里。
蓟马喜干旱及背光环境。成虫白天藏于土缝或叶鞘内等隐蔽处,夜晚为害;若虫隐蔽在甘蔗的心叶、嫩叶背面为害。
5~6月是最佳防控期,可有效控制种群,避免后期严重危害。
1. 优先种植前期生长快、心叶展开迅速的品种(如桂糖系列),以减轻为害;
1. 氯虫·噻虫胺颗粒剂兼治螟虫、蓟马及地下害虫,结合中耕培土撒施;2. 阿维菌素、吡虫啉+联苯菊酯、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轮换使用,延缓抗药性产生,在傍晚蓟马活动高峰时重点喷施心叶、叶背。
人工释放赤眼蜂(兼治螟虫)或小花蝽,增强控害效果。
蓟马对蓝、白色敏感,可在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(每亩20~30块,高度与心叶齐平)进行诱杀,同时可辅以蓝/白光诱虫灯夜间诱捕。不过,单独使用物理防治效果有限,建议作为早期预防或配合化学、生物防治措施共同实施,以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。甘蔗蓟马防治需综合施策、长期坚持,同时强化监测预警,科学运用多种防治手段,以保障稳产增收。